文︱德科地产频道主编 何玲
这是一所被很多人关照的乡村学校——
●图书馆是杭州山海公益基金捐赠的,里面的图书也是从杭州众多家庭里搜罗了运过来的
(资料图片)
●宿舍里的空调是有家爱心企业捐赠的,刚装上
●孩子们身上的校服是邵逸夫医院有个医生捐赠的
●住宿生的早餐原本是学校免费提供的,现在由一位爱心人士包揽下来
●在杭州做研学的绩溪人,义务回乡,带孩子们出去看世界
这所乡村学校处于安徽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地带,在绩溪县和旌德县的交界地带:安徽绩溪板桥学校。
一座乡村小学图书馆
时隔几十年,老毕一行人又戴上了红领巾。脸上即便已经挂了几道褶子,也毫不影响他们此刻的少年气。他们一行人到绩溪,是来参加一个乡村小学图书馆的揭幕式。
其实也不是一件很大阵仗的事情,但对安徽绩溪县板桥头乡这所唯一的学校来说,这天已经很是热闹了——高年级的孩子们帮忙把一堆堆的课外图书像蚂蚁搬家一样搬到楼上的图书馆,进去的人就不肯再出来了,一直说,「一早就想溜进来了但没敢」「这个地方太好了」;正式开放之后,他们又捧着书像小麻雀一样挤在沙发上、长桌旁,反正就是不走。
▲孩子们涌进图书馆。摄影:山海公益基金
绩溪这个山海图书馆是抽出两间教室改造的。山海公益基金是杭州人山人海广告共进会发起共同成立的。他们不仅捐赠图书,还提供了空间改造的建议和资金。
用的什么灯、铺的什么垫子、刷什么颜色的漆……都是校长一手捏着经费苦苦捣鼓出来的;校长还很细致地把走廊也装点起来,摆上桌椅,走廊窗户正对着连绵青山。校长说,这样一来,晚上和中午图书馆无人值守的时候,住校的孩子们也能来这儿写作业、看书。
这是板桥头乡这些十岁上下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第一次进入《博物》杂志世界,第一次翻开俄罗斯芭蕾舞女皇的舞蹈与人生《天鹅》……全世界通过图书馆,涌向他们。
▲大山中的绩溪县板桥学校。摄影:山海公益基金
校长的烦恼
校长把孩子们安顿好,笑脸转阴,他肚子里有更多挂虑亟待解决:往小处想,是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要请人上门安装;往远处想,是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确这所学校被很多人关爱,但乡村学校迫切需要更多关注。
现在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家庭,都愿意送孩子去县城读书,留在本地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个学校就属于「三乡合并」之后的规模——今年所有学生加起来,仍然只有七八十人。去年,这个数字还有 130 左右。未来会如何?谈到这个问题,校长、乡党委政府都感到忧心。
▲操场上是绩溪县板桥学校的全校师生。摄影:山海公益基金
相比于平均数据,他们更关心数据背后的综合因素:比如医疗制度的改革会影响乡村学校的生源。2022 年 12 月,安徽省全面实现生育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跨省通办」。简单来说,以前在外省务工的家庭,为了能够报销生孩子的一系列医疗费用,很大一部分会坚持回老家生孩子;现在,异地分娩也可以直接报销了,对学校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源变少。再比如,现在学校的生源虽然在降低,但因为前几年跟风二胎的比较多,所以几年之后,这些现在在读中班大班的孩子们,又会走进小学。
生源越来越少,但这少部分留在本地的学生也越来越难「进城」。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在外省务工,近的去杭州、上海、昆山,远的去广州、深圳……每年过年才团圆一回;家里老人年纪很大,带孩子很吃力,接送都是步行,没有校车,更没办法让小小的孩童离家到 18 公里的县城去读书。
所以,家里都巴不得学校一个月才放一次假,省心。学校扛着压力,应需开始住宿制,除了个把低年级的孩子实在没法住校之外,其他大孩子都揽到学校里来照顾着。一日三餐、春服冬被,一应提供。
但孩子们不乐意啊。这个年纪的孩子哪里耐得住一整个月待在学校里。校长说,几个学校如果放假的时间没有统一好,这些孩子啊,翻墙都要翻进玩伴的学校里去,跟他一起住两天才肯安份。
学校里拢共三个班主任,一位年长的老师说,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一个班最少的只有 7 个人,每个人都能关照到,他们读书什么情况,今天跟谁好跟谁不好,我都清楚得很。
从学校谈回孩子,校长的脸又阴转多云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是按照课标来的,城里什么标准,我们也是什么标准,一门课都不会少;而且还有自己的「传统课」,我们去学校的时候正是清明节前后,南方的清明节要吃青团,老师就会提前集体上山采了当地的甜藤,回来跟孩子们一块儿捣汁、和面团、做青团。
现在又多了一座山海图书馆。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新朋友,一本书就是一个的未来可能性。书的好处似乎是不需要老师多教导的,孩子们自己就觉得「这个地方太好了」。
中国还有很多「绩溪」
你说的怕不是特例吧?绩溪不是胡雪岩、胡适等等大家的故乡吗?他们不是给这个城市带来了这么多深宅大院、祠堂庙宇,带来了道路和桥梁,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先进文化,曾经改变了整个徽州的面貌吗?
其实应该反过来说:像胡雪岩这样的知名人物,才是县城里的特例;那些靠超级城市外溢产业而拥有大几百亿甚至千亿 GDP 的县城,才是特例。
在中国大多数县城里,这样的情况才是常态;在中国,像绩溪这样的县城还有很多。
县城在洗牌
绩溪县的面积是 1126 平方公里,比香港还略大一些。常住人口总数只有 13.7 万,也可以跟香港比一比:在香港的商贸金融中心旺角,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是 13 万。
如果在绩溪街头打一辆出租车,绕着中心城区开一圈,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回到原地。因为地块不大,所以相对浓度很高:一条 450 米的适之街上,就铺排了安徽省绩溪中学、绩溪文化馆、胡雪岩纪念馆、绩溪博物馆、胡适文化书画院、三雕博物馆、人民医院……
▲胡雪岩故居对面的书法培训机构。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在绩溪博物馆的几层空间里,塞满了「绩溪故事」,把过去的绩溪折叠在这个空间里:徽商、徽文化、每个下辖乡镇的特色、民间习俗、绩溪走出的名人……我们认识的「徽商」,还可以再根据一府六县细分成婺源多产茶、歙县多盐商、休宁多典当、祁门和黟县多布匹和杂货,绩溪多开饭馆。
绩溪多山地,绩溪人尤其擅长烹饪山珍野味;加上宗祠制度严格,四季还有各种神会,民间集体轮值组织活动——几乎家家有大厨,人人擅烹饪。建国初曾有过一次人口职业统计,来自绩溪的徽厨就占了 12%,有的还曾为各位首长做过厨师;不仅那时候就在国内有近 2000 家徽菜馆,徽菜馆还开到了缅甸、美国堪萨斯城等等海外城市。
但是,市值超过 500 个亿、刚刚获得千万融资的徽菜餐饮品牌小菜园,并不产自绩溪,而是来自安徽铜陵市。现在的徽菜,不是光靠一把铲子就能打天下了。
中国的县城也在洗牌。如何用新方式讲好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县城需要重新考虑的难题。
「播种的人」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绩溪自有办法,办法在民间。
绩溪的家朋因为一张「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的照片,油菜花梯田火出了圈,当地马上顺势打造旅游名片,建设彩虹公路、摄影基地、停车场、田间道路硬化、自动售卖机等等基础设施。
「现在那边开了很多民宿,都是很多上海人、无锡人来住。去年还有一个合肥的老板过来投资,在这里搞了一场几百台无人机灯光秀的演唱会。」
我们站在高处的摄影基地,望向低处的梯田、民宅、远山,就好像身在江南梦境一般。
这个江南梦境还能带来村集体的经济收益。农场还因此注册了菜籽油的商标,加上其他农作物,全年户均增收 4000 元。
▲能赚钱的江南梦境。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还要吸引那些早年走出绩溪的人回来。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的老人大多会跟随出去,但十几年前就离开绩溪的许阿姨说了:等帮我媳妇把娃带大了,我还是要回老家的,我们老家现在环境可好了。逢年过节,清明端午,也都要回老家度假。
比如绩溪高家老宅改造之后的竹蓬乡堂,现在是村里的一个重要活动节点,村里的老人随时可以坐在那边孵日头拉家常,节庆时也能摆乡宴。
▲成为村庄新聚集地的竹蓬乡堂,素朴建筑工作室。
能吸引年轻人回来就更好。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绩溪创办生态养殖场,在四面环山的 200 多亩放养场上,每年出栏绩溪黑猪 1000 多头,销往上海、浙江、北京……不仅要开发和保育黑猪资源,还要把它嵌入徽菜的开发中。还有人在下游电商做整合,把绩溪的特产比如黑猪火腿、金山时雨、山核桃、燕笋干等等打包推介。
那间乡村学校的校长也像一个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为了能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像拉风投一样到处拉资源:拉来了山海图书馆,拉来了校舍的新空调,拉来了学生的营养餐和新校服……
他们是一群在县城「播种的人」。
所爱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
山海图书馆的揭幕式很快就结束了。但山海基金用这 15 分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原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可能性。
绩溪的山海图书馆是山海基金捐建的第二座乡村图书馆。第一座山海图书馆在贵州市望谟县,山海基金不仅捐建了图书馆,还促成望谟的孩子们与杭州西湖大学的远程联动:他们请西湖大学的 100 名博导各自推荐并捐助一本书,录一支视频。
在视频里他们发现,这 100 名博导中竟然有一位就是从望谟走出来的!视频里他说:「我现在是西湖大学的……,同学们要相信,山区里也可以飞出金凤凰,你们要努力学习,多看书……」下面掌声雷动,孩子们大受激励——在绩溪,他们致力于继续向孩子们传递这种激励。
就像「山海」想要表达的那样: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编辑︱卢丹婷 后期︱沈奕飞
视频编导︱费嘉 摄像指导︱王德正
策划︱王冬莺 主编︱何玲 流程︱周慧慧
总编辑︱刘德科 书法艺术︱陈志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