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过程有多难?

星岛环球网   2023-06-01 23:15:1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太子朱标已病故),是为明惠帝。朱允炆深感诸王军事力量的强大,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驻北平)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被削夺王位。

不久,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加强钳制燕王的工作。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获知燕王将举兵谋反之事,乃发兵逮捕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

朱棣对此早有准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完全占据北平。

朱棣认为朝廷将会向他动手,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于建文元年七月,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这就是“靖难之役”。

燕军很快就控制了北平附近地区,兵力增至数万人。惠帝派65岁的老将耿炳文率兵三十万人北上讨伐燕王。耿炳文率军十三万人在八月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燕军趁中秋之夜突袭政府军在雄县的据点,又击败了援兵,攻陷鄚州(在今河北任丘)。

耿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宁忠、顾成被执,耿炳文与残军十万人退入真定城,坚守不出。黄子澄建议撤换耿炳文,改以李景隆接任,增兵至五十万人。李景隆素不知兵,齐泰反对李景隆接任,但惠帝不听。李景隆上任后败得更惨。

朱棣在此期间突袭宁王所在的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挟持宁王朱权,得其军马(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军力更强。

建文二年四月,燕军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大败李景隆,进至济南,政府军守将盛庸、铁铉坚守,燕军攻城不下。朝廷撤换了李景隆,封盛庸为平燕将军。十二月,盛庸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破燕军,燕军损失数万人及大将张玉,此役是政府军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燕军退回北平。

建文三年三月,燕军在夹河(今河北武邑境)大败盛庸,此后燕军又取得多次胜利。由于惠帝曾告诫诸将“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故此政府军与燕军作战时诸多掣肘,甚至有一次,政府军围困了朱棣,却不敢伤害他,结果被他逃脱了。

虽然燕军屡败政府军,但因兵力不足,往往放弃已攻下的地方,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今河北卢龙)三府。

建文三年冬,有个南京宦官逃到朱棣那里,告之京城守备空虚。于是朱棣率精锐骑兵南下,绕过盛庸军,直趋南京。建文四年四月,政府军平安、徐辉祖部先后在淮北击败燕军,可是朝廷却在这时调走徐辉祖,令燕军有机可乘,在淮北大破政府军,平安被俘,十万人投降燕军。

五月,燕军击败防守淮河南岸的盛庸,进至长江北岸。六月,政府军水师投降燕军,引导燕军渡过长江,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等人打开南京城门,让燕军入城,惠帝失踪。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